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于歆杰做客名师教学讲坛 分享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经验

清华新闻网4月21日电  4月15日下午,清华名师教学讲坛在新清华学堂实验剧场举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电机系教授、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立足“电路原理”课程,分享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副校长彭刚主持活动,并为于歆杰颁发荣誉证书。

彭刚主持活动

彭刚指出,课程思政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高度契合。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而是和育人环境、课程教学、师生活动真切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课堂内外所展现的教学投入、治学境界、生活态度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切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

彭刚为于歆杰颁发荣誉证书

“哪怕满篇都是公式,只要在从事教学活动,就是在传递教师的‘三观’,就是教学思政的体现。”于歆杰首先分享了他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同时坦率地指出,虽然目前课程思政的建设已呈燎原之势,但理工科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依然是需求与难度并存,是整个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最后一公里”。

于歆杰作分享

结合“电路原理”课程,于歆杰从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抓手和解决时间冲突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于歆杰认为,课程思政中“思政”的含义是“育人”,与思政课程的“思政”有明显的区别。课程思政是通过师生之间开展的一系列教与学活动,来实现育人目标的理念和措施,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等能力,并由此塑造学生自强、爱国等价值观,这与清华提出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于歆杰指出,理工科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三大抓手分别为:教师通过身教实现立德树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入脑入心的价值塑造以及将能力培养有机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中。在于歆杰看来,教师对待教学、课程和课堂的态度,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其核心在于教师对课程是否足够敬畏,是否能够坚持“课大于天”的原则。

于歆杰认为,课程思政应该与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因为只有学生喜爱这门课,教师才有可能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而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时代,只有开展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课程中发现瓶颈、分享顿悟、解决困惑,学生才能真正喜爱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混合式教学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时间和载体,让教师能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做好课堂内教学内容适度的“减法”和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和教学训练的“加法”,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的相互促进,同时达成高质量育人的课程思政和课程教学目标。

活动现场

在互动环节,于歆杰与在场教师就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张同顺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4月21日 08:30: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中心版权所有,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