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综合时讯 - 正文

迷你的团队 不迷你的梦想

——记2014清华“校长杯”十佳项目“智能APP推荐”

学生记者 田姬熔 石 怡 

图为“智能APP推荐”团队。

  项目名称:

  智能APP推荐

  项目简介

  智能APP推荐是一款个性化APP推荐产品,其内核采用基于时间序列深度数据挖掘算法。产品旨在帮助移动应用商店更准确地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APP程序,向用户呈现个性化的APP推荐列表,从而提高移动应用商店的APP分发效率。智能APP推荐引擎,可以帮助用户过滤不感兴趣的APP程序,提升用户体验度,真正成为用户的“手机净化器”。

  团队成员:

  谢峰(自动化系信息研究所直博生)、尚家兴(自动化系CIMS研究所直博生)

  在2014清华“校长杯”决赛现场,自动化系博士生谢峰和尚家兴身着深色的西装,稳步走上讲台。

  他们俩就是整个队伍。这是本届“校长杯”参赛团队中最“迷你”的一支,但他们心怀着“不迷你的梦想”——为移动通信设备实现“私人定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闯进了决赛。

  他们是典型的清华工科男生,低调谦逊,干净利索。在参加“校长杯”比赛前,他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站在创新创业的竞技场上。他们的创新项目旨在帮助用户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APP,而这灵感来自于平常科研中专业技术的积累和善于发现的独到眼光。

自信 骨子里的低调

  在智能设备不断普及的今天,APP程序为我们在娱乐、社交、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打开移动应用商店,上百万个种类不同的APP陈列其中,等待人们的发现。然而寻找到一款符合需求的APP就像大海捞针,往往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这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数目庞大的APP并没有进行有效整合。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用户快速锁定最合适的APP,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为移动应用商店提供商机呢?

  谢峰和尚家兴结合自己的专业,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他们的博士课题研究方向是数据挖掘,在导师支持下,他们开始尝试一些基于时间序列的深度数据算法,以期帮助一些中小型移动应用商店做数据分析和APP推荐。没想到他们一举成功。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技术。目前,我们已对这些算法申请了相关专利,并公开专利保护研究成果。总体来说,我们是一个以技术创新进行创业的团队,结合大数据的时代背景,通过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谢峰对项目特点总结说。

  此后,他们尝试将自己的专利技术落地实践,让创新想法真正体现出现实价值来。他们进而推出智能APP推荐在线测试版,并为一家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完成基础推荐引擎架构,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在使用他们的推荐引擎后,这家移动应用商店的点击率提高了20%,覆盖率提高了10%,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再次证明了智能APP推荐项目的广阔市场前景。

   “APP推荐这一项目在市场上早有存在,一些规模大一点的移动应用商店会自己做,但因为不专业,所以服务并不够完善;第三方中小型移动应用商店缺乏技术人员,无法提供APP推荐功能;移动终端生产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在于硬件方面,而不会把APP推荐作为主营业务,所以在这一领域,我们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尚家兴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数据挖掘的深度算法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背景,就像是为这个“简约而不简单”的两人团队配备了最有力的盔甲。以技术为载体,带上灵感的风帆,一直是这个“迷你”团队的立身之本。

  “我们对大数据的应用是变废为宝的过程,我们分析那些被人丢弃的东西,这样就知道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在移动端APP泛滥的时代,谢峰和尚家兴想为人们提供火力全开的“懒人模式”,并在科研创新与现实需求中找到了那片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

  “不是你寻找喜欢的东西,而是让你喜欢的东西找上你。”从每一处细节入手,他们用独到的眼光和专业的算法为手机使用者实现了“私人定制”。

上兵伐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凭借不落俗套的想法和扎实的技术功底,谢峰和尚家兴在清华“校长杯”一轮轮的激烈比拼中脱颖而出。但其实在参加“校长杯”比赛不久,这两位工科出身的男生就在如何确定商业模式和目标人群等“非专业领域”的问题遇上了“麻烦”。

  他们的创新想法来自于专业上的兴趣,商业上的推广从一开始就不在考虑范围内,连合作的公司,也是经由导师推荐最初是为开展科研实验的合作企业。

  “在得到数据后,我们意识到如果将这个技术加以包装,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谢峰坦言道。

  此后,他们开始主动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从商业化的角度重新思考项目的未来发展。而“校长杯”比赛无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以赛促思”的推动作用。

  初赛时,两人由于之前都偏重技术研发,缺乏现场展示经验,他们的新颖创意和产品优势并没有被很好的表达出来,导致展示结束后评委们仍是一头雾水。好在比赛的问答环节,他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对评委老师的提问有针对性地一一解答,才将项目从淘汰线的边缘拉了回来,有惊无险地闯入半决赛。

  除了表达方面的提高外,两个人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商业实战经验。尚家兴说,他最大的收获便是在比赛中对项目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定位,对产品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市场前景有了更加透彻的分析。谢峰表示,比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把之前的工作进行梳理,同时得到了许多评委老师富有针对性的宝贵意见,尤其是对商业模式完善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协作 共同的梦想是坚持

  作为这支“迷你”团队的成员,两人笑言:“两个人的团队很好啊,效率高,沟通起来很方便。我们互相熟悉,充分信任对方,一般情况下也很少有分歧;且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一人写代码,擅长技术研发,另一个注重商业推广,发挥对外宣传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的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过以后项目做大了,还会考虑再增加一些成员。”

  正如他们所言,这支“迷你”团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相互协助的优势并最终成为首届“校长杯”十佳项目。

  “比赛时,我们俩都是换着讲,一起准备一起彩排,轮流锻炼。”谢峰说。“团队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我们彼此绝对信任,谢峰的脾气比我还好。”尚家兴补充道。

  两个人的相识缘于一个很早之前的项目邀约,尚家兴联系到谢峰,两个人一拍即合。至今,他们已经合作了许多项目,也为这个简约的“迷你”团队写上了自己的独特气质——温和坚定,内敛谦逊。

  不论是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还是每周日固定的羽毛球时间,两个人在宁静的清华园里,不知不觉培养了极佳的默契和深厚的友谊。也许是合作得久了,两人在职业发展上也出奇地相似。谢峰希望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尚家兴也想留在高校教书育人、投身科研,在科研和生活上有一定积累后再开始创业。创业,对他们来说是最迫切也最谨慎的想法,是风一样的青春中最灿烂的火花和永恒的梦想。

  无论是那一瞬间的灵光乍现,还是严谨实践的创新项目,谢峰和尚家兴用专业知识,抓住灵感的金光,照亮了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一路成长。

  “青年时光,总要和有意思的人,一起混迹于校园,做一些梦想那样伟大字眼的事情,才算不负这时光。”这支“迷你”团队怀揣着不“迷你”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将不会停息。

  来源:新清华 2014-6-27

2014年06月30日 21:02:3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中心版权所有,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