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学术中坚力量
——记青年科学基金的放大效应
来源:科技日报 2012-12-31 操秀英
如果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基金,现在的张建华可能是某通信外企里的一名骨干技术人员,而不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首批岗位特聘教授之一。
2004年,博士刚毕业的张建华留校工作。虽然她珍爱这份又能教书、又能做科研的工作,但是面临的现实是没有科研经费支撑,后续的发展方向有很多不确定性。第一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也很出乎她的意料。摆在她面前的除了研究兴趣如何支撑,未来前途如何发展的问题之外,还有巨大的经济压力。“那时候确实有过离开的念头。”张建华坦言,曾有知名跨国公司的研究院向她抛出橄榄枝。
青年科学基金给了她坚持的动力。这一年,她申请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中的同步和信道设计的研究”项目获得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她得以继续在喜欢的学校,从事衷爱的科研工作。
张建华说,自2000年国际电信联盟发起成立“IMT 2000及Beyond”工作组以来,许多国家和组织积极进行着B3G(超3代)系统的研究。随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一新兴方向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要解决大容量、高速率的问题,需要很大的带宽及更高频谱效率,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可减小信道衰落,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即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增加频谱效率,所以,将OFDM和MIMO两种技术相结合就能实现很高的传输速率。”张建华说。她的青年基金项目,正是基于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致力于研究MIMO—OFDM系统物理层最关键的同步与信道估计技术。
最终,张建华及其团队对不同多用户实现方案的同步和信道两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极参与国际移动互联网B3G的标准化工作,与国内研究机构合作向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提出了多篇提案,为我国于2006年10月在上海成功搭建超3代无线网络的试验演示系统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这一高水平研究让张建华在高手如云的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工程学院崭露头角。在此基础上,她将研究扩展到陆地移动通信信道的理论、测量和建模的研究,陆续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中的子课题和科学基金的多个项目。今年,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网理论和技术”团队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创新研究群体,张建华是其中的骨干成员。“我们刚刚完成了重大专项中的课题,在全校所有项目中得分第一,在全国验收的近百个专项课题里也名列前茅。”她自豪地说。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张建华说:“虽然现在拿到的很多项目都是上百万的,规模比青年科学基金大很多,但我的成长与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分不开,学术上的鼓励作用我不会忘记。因为有了青年基金项目的成果,我获得了北京市科技新星和教育新世纪人才奖,我的学术生涯得以一步步往前走。”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电子系副教授陈巍有同样的感受。2010年,29岁的陈巍向当时国际前沿的认知无线接入网领域进军。他的项目“认知无线接入网中感知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融合研究”幸运地得到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频率是一种宝贵的国家资源,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频率越来越稀缺。但是很多频率的授权用户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这些频率,那么在其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否让其他用户和设备使用这些资源?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内容。”陈巍介绍道。
他说,形象地说,频率就和停车位一样。“假如你的车没有停在车位上,那么别的车怎么能尽快感应到这一信息,并迅速停进去呢?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让其他用户和设备感应到授权用户某个时段没有使用的频率,并使用它。”
“清华的电子系有比较好的传承,一直在寻求最前沿、最重要的方向,系领导不仅看到现在的热点,更能够看到尚未浮出水面、貌似有点‘冷’的未来热点,并大力支持年轻人去开拓创新。无线接入网中感知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融合当时也是我们开辟的一个全新研究内容,能得到科学基金的支持,也说明基金委对于年青人学术方向的把握非常准。”陈巍说。
在学术前辈的关怀和指导下,陈巍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国内外同行认可,他本人也在这一项目中迅速成长,2010年12月他在刚刚任讲师满3年后即晋升副教授、博导,并担任电子系通信研究所的副所长,近日他又被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破格晋升为正教授,并入选“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高层次人才建设计划”。
现在,陈巍毫无疑成为这一方向的学术新星。年仅31岁的他,已担任了中国通信学会青工委副主任、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无线通信快报编委等重要学术兼职以及多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荣获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学者、IEEE马可尼论文奖等奖项。“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少论文也都是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希望今后在认知与协同通信领域,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他对未来充满期冀。
今年,他还成为973青年科学家专题“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的首席专家。要知道,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全国只有19项,信息领域仅有4项。此外,陈巍还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这些都足以证明陈巍的学术潜力。他说,这也得益于青年科学基金。“它给了我们一个高起点的科研平台,并且让我们能更好地凝练学术方向得到国家大课题的支持,并逐渐掌握了承担和管理国家级课题的经验和能力。”
“从应用基础研究的角度来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已经孵化出不少国际项目及横向项目,多个知名通信公司已与我们签订合作研究协议。这说明基金支持的课题不仅具有高度学科前沿性,也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希望我们的研究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大便利。”陈巍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