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的晚上,位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六教室楼的一间大教室里,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讲台上老师口若悬河,段子横飞;讲台下同学们全神贯注,笑声连连。这是计算机系副教授张小平老师主讲的《计算科学与生涯规划》课堂上常见的景象。
2010年,张小平老师觉得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毕业时“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想法,没有规划”。尽管已经承担了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还是努力开出了这门《计算科学与生涯规划》课程。一晃六七年过去,这门课年年都受到学生热捧,曾连续三年在教学评估中排名全校前5%。
这是清华为数不多的将专业特点与生涯发展相结合的课程。张小平老师别出心裁,前半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学科历史,让学生对行业的基本情况“在脑子里垫一个底儿”;后半部分,会邀请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友——创业先锋、科研达人、产业精英等——来为学生做讲座、引导启发他们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正常课时之外,张老师还专门安排了课外辅导的时间。他说,之所以并不安排很大的课容量,就是想保证任何一名学生想找自己聊天时,自己都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辅导。
在张小平老师看来,结合专业特征来讲生涯规划,是目前清华教育非常欠缺的一块。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了一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但课容量毕竟有限,而且面对纷繁的专业无法面面俱到。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中心很希望院系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生涯发展指导类的课程。目前除了计算机系之外,还有经管学院和五道口金融学院等也开设了类似课程。
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的经验,张小平老师曾经概括过人的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点,一个是觉悟点,一个是爆发点。觉悟点就是一个人突然明白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此时人的发展将会呈线性上升;爆发点就是迎来了机遇,此时人的发展将会呈指数上升。“觉悟点的到来应该越早越好,”张小平老师说。基于此,他开设了《计算科学与生涯规划》课程,希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尽早地迎来人生的“觉悟点”。
张小平说,自己“斗胆”对蒋南翔校长的“干粮与猎枪”理论做了一个补充: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论之外,还要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的“灯塔”和激发他们的“反应堆”,即人生事业方向和长久的自生动力。“素质教育的任务不是给学生灌满水,而是点燃他们心中的一团火。”
计算机系2015级的学生魏钧宇评价张小平老师和他的课程时说:“可以说,在‘贵系’(对计算机系的代称——编者注)很难再找到一个像张老师那样会和学生交流的老师了,他讲的超赞。”像魏同学这样认为的远不止他一个。而张老师却不满于此,他说下一步还将对课程内容作进一步的改进,增加阅读内容,更多地挖掘计算机这个学科的人文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