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是里昂的一条河流。
她的根在敦煌。
出生在法国里昂索纳河河畔的常沙娜,受有“敦煌守护神”之称的父亲常书鸿先生影响,从早年起,就与茫茫沙漠里的千年敦煌结下不解之缘。
4月21日下午,著名设计家、教育家、艺术家,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先生做客“人文清华”讲坛,发表题为“永远的敦煌”的主题演讲。她以自己与敦煌之间的渊源为线,用娓娓道来的语言带领大家畅游大美敦煌,用生动的实例讲述了如何在艺术设计中融合传统与自然。
少女时的常沙娜,是这样跟随父母举家前往敦煌的——一个多月的卡车颠簸,半路冻得受不了换上皮袄毡靴,最后坐着木轮牛车抵达。寒冷与荒凉,是敦煌留给常沙娜的第一印象,但同样印象深刻的,是父亲常书鸿决意保护敦煌的积极和乐观。
当时的敦煌不仅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89岁的常沙娜依然记得在敦煌吃的第一顿晚餐——每人一小碗面条,作料是一碗醋、一碗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开始走进敦煌的艺术宝库,跟随研究人员学习、临摹壁画,日积月累地体悟莫高窟中神秘的艺术宝藏,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
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沿续了10个朝代。壁画对时代的表现极其丰富,每个时期的壁画都有不同的特色。通过长期大量的临摹,常沙娜不仅精通了莫高窟壁画的造型,也领会了敦煌艺术的研究方法。
演讲中,常沙娜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体悟:“我们研究敦煌壁画,一是要看它的内容,另外壁画反映了当时的人物,表现了当时的习俗和环境,也反映了当时的艺术表现方法。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一代一代地去学习。”
1951年,常书鸿将敦煌研究所常年临摹的作品带到北京,在午门城楼举办展览,向国人展示了值得自豪的民族文化。常沙娜受父亲所托,陪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参观了展览,并由此结识了她在艺术设计道路上的引路人——林徽因先生。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营建系,常沙娜作为林徽因的助教,与同事一起对传统的工艺品景泰蓝进行设计上的改进,融入敦煌的图案,也使之更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忆及这段往事,常沙娜说:“是林徽因决定了我将自己的终身献身给艺术设计和教学。”
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顶装饰到宣武教堂彩色玻璃窗的大胆创新,从再现敦煌盛唐彩塑的香港志莲净苑佛像到呈现自然生命之美的花卉写生,常沙娜在数十年的艺术设计和创作中洒下一路芬芳。其间的点滴感悟,她也与听众们一一作了分享。
在用敦煌图案设计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顶装饰时,工程师张镈提醒常沙娜注意设计与通风口、照明等功能的结合,否则图案再漂亮也不能用。受到启发的常沙娜连夜修改,最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设计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设计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一定要合作共赢。”“搞设计要跟时代、传统、大自然、生活所需相结合,要跟材料相结合。”常沙娜说,这次设计给了她一辈子最重要的启示。
进入21世纪,常沙娜从2007年开始进行一项特殊的设计——为香港志莲净苑设计佛像。她用心地将莫高窟45窟、328窟的盛唐佛像组合在一起,以石青、石绿、土红、土黄为主色调,恢复了盛唐时期非常讲究的用色方法。木雕的服装、色调、图案都按深中浅的形式表现,细致的背光雕刻,比例、尺度的停匀相称……最终,美轮美奂的敦煌佛像艺术得以在九龙的山海之间再现。
大自然是常沙娜创作的重要源泉。“佛教的图案也是来源于大自然,佛祖的莲座、藻井里都有莲花。莲花从污泥上长出来,开的花、叶子却都很干净,所以用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受原中央工艺美院的老前辈雷圭元先生影响,常沙娜深切感受到花卉写生对图案设计的重要性。她的笔下,也一直绽放着大自然中各种花卉的生动之美。
面对时代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常沙娜告诫后辈还是要坚守真善美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设计。她提出,设计绝对不能放松,大小、比例、色调、尺度、功能、材料都很重要,要好好研究、好好发展我们的设计。
回顾自己遍尝酸甜苦辣的一生,常沙娜说自己依然乐观。“能做什么就继续做什么,高高兴兴的,这样心情就很痛快。”
演讲最后,常沙娜动情地对大家说:“要有思想准备,要奋斗,要面对现实。要爱国,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绝对不要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我们的文脉、我们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这是她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寄语,也是她自己毕生践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