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邓咏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2022年暑假,校团委以“百年接力,强国有我——我们这十年”为主题组织学生在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有序开展社会实践,多个支队前往全国各地围绕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开展调研,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庄重态度,发出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
问道天工古艺,寻路闽都重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福州的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是一项国家级非遗,为深入了解福州漆文化,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美术学院、经管学院、致理书院共计18人组成的“闽都寻漆”支队于7月17日前往福建省福州市开展实践活动。
在14天的实践过程中,“闽都寻漆”支队走访了50多个点位。在体验漆线雕、漂流漆等中华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支队成员通过与手艺人对话,了解到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仍停留在古老的师徒制,面临传承难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郑修钤讲解工艺
同学们体验非遗技艺“漆线雕”
作为漆艺专业的学生,美术学院2019级本科生韩瑜表示:“传统非遗技艺面临新时代的挑战时,如何继承、如何推广、如何发展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问的‘道’。”
考察壁画保护,探寻文物之谜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墓葬壁画文物,然而,如何开发和修复在地下存放了千年之久的壁画,仍然有待破解。
为全面了解壁画文物的开发、保护和修复,7月26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线条的盛宴”赴山西省学生社会实践支队前往山西博物院实地调研。支队成员不仅跟随博物院讲解员了解了不同的文物故事,还与博物院内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新思路。
座谈会结束后合影
通过实地参观和深入座谈,成员们感受颇深。“第一次了解到壁画文物从出土到展出的全过程,其中涉及的专业学科之繁多让我大开眼界。这次实践,让我加深了对文物、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也为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结合由衷地感到欣喜。”日新书院2020级本科生徐梓婕感慨道。
加强大众科普,助力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与提升公民素质之间,具有根本的、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工程物理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共计七人组成的“核光同尘”实践支队前往山东海阳开展实践活动。支队依托当地市团委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的资源,深入红色教育基地,调研当地红色文化建设;同山东核电相关负责人展开访谈,了解核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面向大众开展线上核科普宣讲活动,收到良好反馈。
支队成员张哲凡进行核科普宣讲
这支由七名预备党员组成的支队表示:“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下好文化建设这盘大棋,我们这一代人仍要不懈努力。”
寻梦江南古镇,调研文创发展
江南古镇长期面临景观同质化与商业化的困局,亟待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突围。为深入研究江南古镇文旅融合下的创新发展路径,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日新书院、未央书院、探微书院等多个专业组成的“浙里风景独嘉”支队前往浙江嘉兴、湖州两市的乌镇、西塘和南浔古镇开展实地调研,探求文创产业与江南古镇形象的互动关系。
支队通过考察江南古镇文创店铺及公司、探访各地非遗文化工艺师、与当地文旅部门进行座谈、采访相关旅游公司等方式,加深了对江南古镇文创产业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为文旅业发展建言献策。日新书院2021级本科生沈王也表示:“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创产业在各个古镇发挥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不同主体的采访,我对这背后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念也终于有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麦秆画非遗传承人沈学章指导支队成员制作麦秆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清华学子响应时代号召、把握历史主动,以文化建设为使命,穿越古今之间,联通传统与现代,用实际行动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实践征程中发扬时代青年精神,为增强文化自觉自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挥洒青春汗水。
(清华新闻网8月12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