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短期工作统筹当前和长远
党的二十大明确的2035年远景目标,与制定“十四五”规划时有约十处的重大变化。这种目标导向的变化会影响政策制定和各方面的工作。过去在讨论短期工作时,经常要引入中长期的视角。而现在当我们在讨论五年后这种中长期问题时,反而需要更多地结合一些短期的工作思路。比如今年作为关键的一年,它在未来五年中发挥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六个更好统筹”,其中一个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很多内容虽然是短期工作,但其实都跟未来五年中央的全局性部署紧密相连。也就是说,今年的年度工作部署和五年的工作有非常鲜明的对应关系,能否开好局决定了能否更好地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结合。
2023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改革开放的四十五周年。有很多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方面的工作,可能都要在今年启动;二是“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未来五年的增长指标,要与这种中长期规划政策衔接,真正的中长期指标要等到“十五五”规划时做进一步的衔接和明确。要通过中期评估,把二十大的工作落实到“十四五”的后期,也落实到“十五五”的前期研究当中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些重要的表述,往往隐含了极为关键的政策信息。比如,我认为2019年非常重要的话是: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今天,在很多文件里都能看到的“系统观念”就来源于当时的“系统论”。再如,2020年非常重要的话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生动力,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这是当时八项任务布置的要点。2021年重点讲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在今天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决定了工作中很多思想认识的方法论。2022年有一句话非常重要: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如何纲举目张?关键就是要提振信心。信心和当前的工作有关,也和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时期紧密相关。信心是今年,也是未来五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如何制定产业政策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我们要争取推动在全党形成一个共识,即今后谁再歧视民营经济、谁再无端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是在违反党的大政方针,谁就是在破坏稳定发展的环境。确定这一坚决和鲜明的态度,是我们谈未来五年工作的一个根本前提。
二是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经济供需矛盾的主要表现是总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但调节供需关系,并不是拔河比赛,而是要统筹兼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需要与扩大内需战略共同作用、均衡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后经历了几个版本,1.0版是2015年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2.0版是2017年提出的“破立降”,3.0版是2018年提出的“八字方针”。“十四五”时期的4.0版本强调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今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处在4.0版的范畴内,即要把供需两方面的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十大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意味着要尊重产业规律,不再单纯地简单按领域区分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要在政策上将它融合起来对待。这样的政策要和扩内需的政策结合起来,既要找到着力点,也要找到结合点。扩大消费不能简单地依靠消费政策,更重要的是去稳企业、稳就业。
三是着重布局产业和科技创新政策。政策层面我比较关注的一个词是重大生产力布局,过去在产业政策方面的确比较注重工程项目的布局。但如今要使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发挥成效,需要考虑向一些政策借力和转型。比如区域政策和人才政策,将来同样要作为和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同等重要的工具来看待。二十大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人才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来看待,教育政策有时也同样可以作为一种跟经济政策紧密相关的政策。这是因为要想真正把产业科技抓好,就要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地方人才的特点。在这种前提下,某些地方的学科布局会对产业链的培育起到非常大的引导作用。再比如数字经济,也和未来五年紧密相关,我建议至少在认识上要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四是深化改革开放。二十大提出了改革的重大举措,结合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中央也可能会推出一系列新的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开放任务的重点落在外资上,这非常有针对性。当前环境下,有一些外资离开了,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营商环境,本质上还是由于中国市场在升级,门槛在变高。在门槛变高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改革来吸引外资进入。比如北京的“两区”建设就是在金融方面的一些突破。
更好地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
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中央要求继续完善落实机制,要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要按照过去的要求,防止两个谬误:防“分解谬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防“合成谬误”。“六个更好统筹”中提到,要更好地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强全局观,加强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项工作已经在做,但是效果还需改进,机制还需完善。
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要把实践作为各项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标准。这意味着在工作中,除了以前提到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之外,还要强调结果导向,要真正把实践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总体来说,今年是值得期待的,今后五年也是值得期待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呼吁,让今年真正成为复苏的一年、重塑信心的一年,这样才能为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