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姬熔 通讯员 樊攀
4月14日晚,英国官网365 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第三场,“大学·公益”论坛开讲。六位清华师生作为清华公益人的代表,动情地讲述了他们的公益实践与心路历程。
超80万小时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遍布15个省的乡村振兴工作站,将毕生积蓄捐献成立基金会的赵家和教授,接续援建西部高校十余年,用18年的继续教育工作惠及约500万人……
这群将公益践行在中国大地上的清华人,向社会讲述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在公益实践中的传承与创新,向全球展现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在支持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华公益人的故事,感受大学公益的力量。
朱明媛:我在学生的眼里看到了闪烁的光芒
朱明媛分享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
“我家就住在黄河边,从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一步步来到清华,从本科到研究生,是教育让我有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希望。”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队长、2020级硕士研究生朱明媛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前往西部支教一年。
“老师,要不我还是放弃英语吧……”初到支教地,面对其他老师眼中“没救了”的学生,朱明媛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因为她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人。日复一日地“开小灶”,逐字逐句地辅导,在朱明媛的坚持下,昔日想要放弃的学生不仅在成绩上不断进步,更是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看到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看到了他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在这一年的支教中朱明媛深切地体会到,支教能做的不只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希望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中,帮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从1998年到2021年,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研究生支教团奔赴青海、西藏、甘肃、云南等地接力教育扶贫,累计服务时长超80万个小时,覆盖学生超2万人。
朱明媛在支教课堂上
“支教,是一场理想的接力。”支教时朱明媛住的宿舍曾是一位清华学姐住过的房间,这位学姐在支教团的辅导和鼓励下考上清华,又在大学四年后加入支教团回到高中母校,帮助更多的人。
支教值得吗?朱明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我们因为教学着急上火满嘴起泡,下课后看到学生悄悄放在办公桌上的药时;当我们行走在田间地头与老乡促膝交流,对国情民情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时;当我们完成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的身份转变,把家国情怀从一年的支教变成一生的承诺时,我们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了。”
大学公益,清华学子一直在路上。从1987年第一个学生公益类社团成立至今,清华已有25个学生公益类社团,每年超过2000人次参与各社团公益项目,服务文化教育、绿色环保、关爱服务、创新技术等公益方向,为校园公益注入了源源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张弘:收到村民手写的感谢信,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张弘介绍“乡村振兴工作站”
2017年秋天,张弘与几名学生一同坐在云南盐津一户农家的坝子上讨论设计问题,眼前是大量闲置、废弃的农房,村子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奋力拼搏,只为有朝一日能够远离日益冷清的家乡。身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学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的张弘开始思考,能否利用专业知识,和学生们一起用建筑设计和公益服务唤醒乡村。
这一念头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催化下,成长为了“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的公益项目:清华学子将乡村闲置、废弃房屋改造和再利用,搭建一个长效、开放、公益的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每个工作站就像针灸那样楔入乡村,成为我们长期扎根、驻点服务的根据地,因地制宜地响应当地发展需求。”张弘介绍。
位于福建宁德嵛山岛的福鼎工作站是第一个工作站。一间阴暗潮湿、腐臭难闻的废弃鱼露仓库,在这群“魔术师”手中,被改造成明亮、宽敞的乡村振兴大礼堂,“儿童画坊、周末影院,大礼堂里的各色活动让小渔村瞬间有了活力。”
福鼎工作站改造后明亮、宽敞的乡村振兴大礼堂
很快,一个个工作站开始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三年多来,在这群清华人手中,闲置粮仓变成小镇中心,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废弃农宅摇身一变成为乡村客厅,让村民活动仪式感满满;百年古厝变身人才驿站,吸引众多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垮塌的土陶作坊化身乡村图书馆,搭起村里的知识殿堂……
三年余年时间,62位各领域专家指导,52个不同专业师生共同参与,215个支队的2100余人次师生奔赴各地工作站……越来越多的清华人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站中,走家串户,访谈调研,不断挖掘乡村发展真正的需求和问题,探索破解困局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在工作站的努力下,乡村的面貌不断变化,乡村内生活力不断被激活。自发组织清理垃圾,主动加入乡村建设行动,借助惠民政策去增收致富……村民们的生活以工作站为起点,发生了一个个“链式反应”,乡村面貌也在不断发展中产生着丝丝改变。“收到村民们手写的感谢信,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张弘说。
乡村振兴工作站只是一个缩影,目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各院系师生正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探索以学科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益的大学公益之路,形成了“无止桥”项目、“清田”工作站、“梦之网”项目、“白衣乡路”项目、非遗研培项目、“乡村领头雁”项目、“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等亮眼品牌。社会实践专业支撑,清华人一直在路上。
陈章武:传承前辈精神,为寒门学子“雪中送炭”
陈章武讲述赵家和教授的故事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经管学院原党委书记、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在论坛上,讲述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重要推动人——清华经管学院老教授赵家和爱心助学的动人故事。
赵家和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一届无线电系优良毕业生,1977年负责筹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电化教育中心,1985年调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经管学院工作,成为经管学院开创者之一。一生勤俭、生活简朴的他在1998年退休后,开始担任企业顾问和美国大学客座教授,才慢慢有了积蓄。
2011年,处于癌症晚期的赵家和将1409万元积蓄委托给陈章武,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愿意读书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他也有一儿一女,我劝他给孩子留一点,但他和我讲,他历来不赞成把钱留给孩子。”陈章武说。
2012年,赵家和去世,他生前留下遗嘱,把遗体捐赠给协和医院做医学研究。陈章武感慨:“他把自己捐得个干干净净,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光照人间。”
赵家和的爱心款为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从2011年起针对高中阶段的寒门学子,设立兴华助学金。如今接力基金会工作的骨干中也有大量清华师生校友。秉承着赵家和倡导的“雪中送炭”的助学宗旨——“热闹地方都不去,别人不大愿意去、或还没有去的地方,我们去”,基金会迄今资助22所高中,其中20所在县城和乡镇。2017年又设立大学阶段兴华助学金,侧重资助考上一般大学、考上中西部大学的部分学生。
赵家和
“钱到后,还要人到、心到,‘人到’,才有温度。”陈章武说,基金会爱心团队几年来走访352户贫困学生家庭,身影出现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大巴深山的峭谷陡坡中,伏牛山中的大小村寨间,行走里程超5万公里,将爱心遍洒祖国西部大地。
募款捐建学校、成立基金爱心助学的化学系郑用熙教授、夫人和多位西南联大校友,疫情期间线上开启“清华伟新科普讲坛”为乡村孩子传播科普知识的退休老教授,这样默默奉献爱心、心系贫寒学子的清华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良善回馈社会、将清华精神代代传承。
陈文光:援建青海大学计算机系的第四任接力者
陈文光介绍对口支援建设青海大学的情况
2016年4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担任青海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一职,成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支援青海大学计算机系的第4位系主任。
清华始终奋战在支援西部高校的前线。2001年5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作为首批13个支援高校之一,开始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10年6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作为组长单位,与9所支援高校一起,开始团队式对口支援新疆大学。
2007年,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议和支持下,青海大学成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首任系主任由原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计算机系主任周立柱教授出任,此后黄维通、史元春两位系主任接任。在清华师生的帮助下,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快速生根,茁壮成长。
陈文光说,建系初期,由于青海大学专业师资紧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派出了计算机系、计算中心、软件学院的18位老师以本地或远程形式授课。同时,先后接收6名青海大学教师和15名青海大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对口支援计划来到清华读博,5名同学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在清华硕士毕业后回校任教。
科研是大学所承担的重要职能与使命。2016年,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开始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同步发展。面对薄弱的科研基础,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请进来”输出优质资源,“走出去”助力人才培养,计算机系的院士专家担任学术带头人,手把手带领青海大学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共建可视媒体计算研究所、高性能与云计算研究所以及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研究所等机构,长期带动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提升。
2018年ASC世界超算大赛上,青海大学取得全球决赛一等奖
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对于大学的人才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如何让清华浓厚的学生科研氛围也感染到青海大学的学生。援建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计算机系学生超算团队。陈文光介绍,在清华超算队的指导和培训下,青海大学计算机系超算团队自2016年开始连续参加ASC世界超算大赛,多次取得全球预赛二等奖,并在2018年的大赛上突破性地取得全球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够身体力行为西部的教育科研做一点事情,是我的幸运,更是我的光荣!”陈文光和清华计算机系的师生们参与并见证了一个院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2019年,青海大学计算机系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在两所学校师生的努力下,计算机科学与教育也在高原上茁壮成长。
对口援建青海大学、新疆大学两所高校,与西部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定点帮扶云南南涧,从教育、医疗、人才智力、产业等多维度直接助力贫困偏乡脱贫摘帽;建立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的“大理模式”,开启西部农牧民“包虫病清灭计划”,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在支持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探索,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留下了独特的清华印记。
张文雪:用继续教育将知识播撒乡间
张文雪介绍继教学院的教育扶贫事业
2021年2月25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雪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从2003年起,清华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继教学院”)开始关注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18年来,他们将清华的教育资源惠及约500万人次。
“一头是清华,一头是乡村,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2019年,接续建设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积极推进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张文雪说,从雪域高原到草场林海,从深山大川到戈壁边陲,全国现在有300余座乡村振兴教学站,搭建起清华和地方之间知识传递的桥梁、情感互融的纽带。
在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继教学院认识到,在广大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从事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地方产业是赋能乡村的关键。因此,继教学院开展乡村产业、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专题学习,为贫困地区培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发展领头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扶贫,开启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局面。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教育学院迅速策划推出“云课堂”在线学习项目。2020年3月开设的乡村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为疫情时期一线乡村教师缓解燃眉之急,引导乡村教师们探索在线学习模式。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美术学院教授李睦为乡村美术教师授课
河北省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孙凤江说,“多年来,清华利用远程教学站平台,采取多样活动、多种方式,为我们这些老少边穷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我们在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信心更强,步子更快!”
“脱贫攻坚,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我们有幸参与到了这场变革之中,通过开展教育扶贫,把欠发达地区需要而又缺乏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乡村,让他们通过不断学习,能做一些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张文雪说,“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我们相信,乡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王名:大学之道,公益天下
王名解读大学公益的价值与前景
大学来自社会,大学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此相应,大学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回报社会,这不仅是大学的责任,更是大学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因公益而益大益亲民,公益因大学而益高益明明德!”最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为大家解读了大学公益的价值与前景。
大学公益,和社会公益一样,将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公益资源动员起来,通过组织、项目等各种形式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受益者改善生活状况。清华正在用公益实践探索着大学的公益之道。
“大学公益延伸了大学的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王名指出,在公益实践中,大学的课堂移到了田间地头,学生在公益活动中成长进步,将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让大学回归并扎根于社会,回馈社会、增益社会。
“大学公益发挥了大学的特长和优势。”在王名看来,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与科研机构,通过公益行动能够传递更多科学、技术、知识、人文教化等智力和精神上的火种,点亮受益者的自信、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帮助受益者走上奋斗之路。
大学公益还具有精神熏陶与文化浸润的功能。“广大师生、校友在无私奉献和踊跃参与中,养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君子情怀,营造了大学向善的公益价值,集聚正能量。让公益之善树植根校园,让大学之果实内化公益。”王名总结道,“大学因公益而益大益亲民,公益因大学而益高益明明德!”
除了公益实践,清华还通过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对公益慈善开展教学与研究,通过成立研究院、举办国际论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学与公益如何在优势上更加互补?如何在体制上更加协调?如何在机制上更加融合?大学公益和社会公益之间如何有效链接深度合作?大学和大学之间能否构建公益共同体?公益慈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如何建设如何发展?演讲的最后,王名抛出一系列问题。清华所践行的大学公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这些问题有待清华公益人在未来的实践中给出更加明确的回答。
王名相信,越来越多师生和校友的参与,会让大学公益的创新形式更多,领域更广,机制更深入,成果更丰富,“大学公益必将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观众聆听嘉宾分享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也来到论坛现场,与在场的五百余位师生校友一起聆听清华公益人的一路成长与思考。本次论坛还通过学校官方中英文社媒矩阵,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网等平台直播,吸引91万人次在线观看。
为清华公益人点赞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2018级硕士生温晨阳在听了清华公益人的故事后感动不已:“清华公益的参与者之多样、形式之丰富、效果之显著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正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的薪火相传。每一个故事都好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的公益之心,站在毕业的档口,我希望自己能够谨记母校的教诲,牢记公益初心,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身体力行为中国公益做一些事情。”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琦煜说,大学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在公益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位主讲人带来的精彩分享,让我们更直观地体会到清华与清华人在投身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与其中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和青年志愿者,在建校110周年之际,我们更应在学校的支持下主动投身公益事业,成为践行志愿精神的先锋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将新时代公益精神薪火相传!
论坛现场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数清华人竭诚付出、不计回报地奔赴在公益之路上,用坚定的步伐走出大学公益之道。未来已来,肩负国家使命、社会责任的清华,将以大学的高度与深度提升公益的温度与广度,在大学公益实践的探索之路上,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清华新闻网4月16日电)
编辑:田姬熔 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