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通讯员 唐俊甜
校友简介:
张宇飞,博士,副教授,2000-2011年就读于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留校任教至今,担任航天航空学院研工组组长。
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张宇飞用21年的清华生活展现了清华人最为朴实的一种成长,这也是清华精神最为厚重的表达。
孜孜求学 坚定入党
“感觉二十年过去了,清华学子的努力学习一直没有变。”回想起学生时期,张宇飞感慨颇多。
张宇飞来自四川农村。长宁县距宜宾市九十公里,老翁镇距长宁县十二公里,张宇飞就在这里长大。张宇飞的父亲是一个农民,老家就在稻田旁。年幼的生活既有“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也有“天道酬勤”的不懈努力。
2000年,张宇飞考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工程力学系。回想起当年的本科生活,张宇飞印象最深的还是学习条件的巨大变化。“大概一个宿舍平均只有一台电脑,我们现在认为十分自然地携带电脑上课、自习,在当时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没有计算机,所以一星期大部分时间在机房熟悉计算机。”百丈冰之下犹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艰苦的条件没有让张宇飞退缩,更使得他奋发向上。
有限的硬件条件并不意味着局限的精神教育。张宇飞从小就对党怀有深情,他的父亲是一名党员,“小时候,我会经常跟着父亲参加组织生活,听他们学习,看红色电影。因此从小我就觉得入党是很光荣、很有意义的事情。”上大学后,张宇飞对党的感情愈发深沉。张宇飞积极参与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思想建设活动,也时常鼓励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很多知识都是自己通过查资料学习、参加TMS协会学习经典的理论著作等等方式去了解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增长见识的机会,只要用心,一定会有所收获”。
2003年,张宇飞满怀激情,光荣入党。
清华精神助飞大国重器
在研究生期间,张宇飞最自豪的莫过于助飞大国重器——中国C919大客机的传奇故事了。
青春正当时,热血报家国。在学校的号召下,张宇飞积极报名,成为C919团队中清华小分队的唯一博士生成员。C919团队汇聚了当时中国许多顶尖的专家和团队,而当时清华航天航空学院才刚起步。因此,起初清华团队只负责一些外围工作。不甘于此,张宇飞和陈海昕老师向负责人主动请缨,决定到“超临界机翼设计”这一主战场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带着些许怀疑,负责人很宽容地表示:“你们干干试试吧,不对你们做硬性要求!”但是清华人对自我的要求没有丝毫放松。经过一番努力,张宇飞和陈老师终于提交了25副模型中的两副设计结果,最终有一副通过评审,和另外六副模型一起进入风洞测试。其设计方法和质量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工作中的张宇飞
在增升装置的设计中,张宇飞和陈老师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周之内完成一项吊挂/短舱的设计和计算任务。时间不够,那就日夜连轴转;计算资源不够,那就将课题组电脑从北京搬到上海。接到任务后,张宇飞和陈老师几乎整天就泡在了计算机房,甚至周末还要借钥匙去机房加班。经过艰苦奋斗,他们终于按时提交了设计方案。
攻关C919,张宇飞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与荣誉,但是也亏欠了许多。张宇飞亏欠新婚的妻子,妻子扛起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而在妻子手术时张宇飞也没能回来陪伴照顾;张宇飞亏欠年迈的父亲,父亲含辛茹苦将他培育成人,而父亲高血压复发住院时也没能在病床边;张宇飞也亏欠自己,原本五年能够毕业的博士,因为这个项目延期了一年半。但也正是许许多多“张宇飞”们的选择,才让C919成功飞上蓝天。
毕业典礼上的张宇飞(中)与妻子和父亲
什么是清华精神?张宇飞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回答:清华精神或许就是勇挑重担、精益求精的努力奋斗,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一往无前,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正是这种精神,助飞了大国重器。
坚守初心 传承红色火炬
2012年,张宇飞结束了博士后生活,留校任教。任教期间,张宇飞对教职工党支部的凝聚作用感触颇深。教职工不像学生还有团组织、班级组织,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党组织里进行的,因此党组织建设对于教职工的情感建设十分重要。
值得骄傲的是,张宇飞所在的党支部是清华首批申请的唯一的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对于丰富多彩的支部生活,张宇飞坚定认为:“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支部里面的老师们,我们互相促进学习。”
在自己融入党组织的同时,张宇飞也不忘时刻关注年轻的同学们。张宇飞提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清华的学生的见识越来越广了,接触的知识也越来越庞杂,此时培养同学们对各类知识的判断能力尤为重要。“对同学们要加强思想引导,可以在团组织生活、党课小组活动中做一些科普,多普及一些基本的事情。”“如果发现有的同学在思想上陷入迷茫,就需要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发挥思想纠偏的作用,极力让同学们的思想回归正轨,这个是基层党团组织很重要的责任,对于同学们的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
张宇飞(左)与同学交流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2003年入党至今,张宇飞已有17年党龄。党组织教育了张宇飞,张宇飞也影响了一批人。
亦师亦友亦兄长
“热情”“亲切”和“负责任”,这是航63学生谈到张宇飞时,最常用的三个词,也是张宇飞学生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张宇飞曾是航63班的班主任,在他担任班主任期间,努力将对同学们的关心融入点滴小事中,遇到困难,张宇飞总是和同学们一起克服。大一时,有一位同学买电脑被骗。张宇飞得知后,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整整一天奔波于派出所和商家,最终将事情圆满解决。这件事也让张宇飞意识到,“关爱与信任是相互的,我们对学生关心照顾,学生才会对我们有感情。”
张宇飞(左二)在宿舍看望学生
在学习上,张宇飞也积极努力帮助每一位同学。他曾多次与学生深入交流学习上的问题,亲自指导学生制作学习计划,不断关注同学的成绩,帮助同学适应了大学学习,班级成绩也因此名列年级前茅。在专业选择上,张宇飞十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坚定认为“选专业不仅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应该虑及学生们一生事业的发展”,因此他在大一大二阶段,多次组织大家参观航空基地、航空博物馆、航空公司等地,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引领大家全面发展。
从乡村田野到水木清华,从不熟悉计算机到助飞C919,从懵懂少年到优秀班主任,张宇飞受益于清华、成长于清华、回馈于清华。清华的精神火炬,也正如这样,从过去传递到现在,也必将传向你我的明天。
【访谈手记】
与张老师谈话,像是听老前辈的谆谆教诲,令人如沐春风。作为刚入学的新生,我们对于本专业的认知尚浅。张老师结合他在行业中多年的经历,以一位从事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员角度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从航空商业化发展的进展和困境,到芯片技术等的攻关和弥补措施等。老师以深厚的专业积淀,让我们收获颇丰。
——行健书院2020级本科生 李嘉喆
张老师说:“和大家同样都是零字班,感觉二十年过去了,清华学子的努力学习一直没有变。”的确,同学们都十分珍惜进入清华学习的机会,把握在清华园里的每一寸光阴。每一位清华学子,都应该树立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志向,在这种志向的指引下,又怎么可能会去虚度青春?张老师用亲身经历为我们做了指引,诠释了勤奋努力与珍惜时光的含义。
——行健书院2020级本科生 张朔晗
(清华新闻网3月30日电)
供稿:学生部 校团委 行健书院
编辑:韩娅非 陈晓艳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