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全面推进在线教学和融合式教学,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特殊的挑战,美术学院副教授贾玺增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扩展课程内容、推进课程进度,高质量开展了在线教学及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
用心关注每一位同学
贾玺增认为,只要课程中有特殊学生,老师就要提供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所有学生上课的需求,做到“一个都不少”。2020年秋季学期,一位同学不慎摔倒导致脚踝骨折,无法到教室上课。在问清学生请假原因后,贾玺增采取了融合式教学的方式,开展了线上直播授课。最后,该同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表示:“即使在宿舍学习,也不感到孤单,‘中外染织纹样史’这门课的上课体验感非常好。”
此外,在帮助同学修改作业内容时,贾玺增也充分利用线上视频会议共享屏幕的方法,使每位同学都能看到教师修改作业的过程。
扩展教学内容,强化知识体系
贾玺增利用在线资源开展了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他提到,这样的上课方式可以极大的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延展教学课时。“中外染织纹样史”课时有限,一些教学内容无法充分展开讲解。混合式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个问题。部分拓展的内容可以安排同学们在线上学习慕课,再利用在线会议系统,线上展开教学研讨和交流,极大地扩展课堂教学时间。
在贾玺增看来,混合式教学利于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横向交叉。学科交叉是当今世界学术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它是科学前沿的生长点,也是新发现的高产地,能促成多学科协同攻克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外染织纹样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加强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强调建立“纹样史”“服装史”“服饰设计”“流行与时尚”等多门课程之间的横向交叉与联系,将原有的不同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课程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激发学术创新,促进学生成长
培养学生高水平学术研究与设计创新能力,是“中外染织纹样史”混合式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方向。
在讲授过程中,贾玺增和同学们一起协商、明确课程作业目标,让每位同学完成一篇规范的、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每学期课程明确一个研究主题,并将每位同学的研究内容集中在该主题下。
贾玺增认为,学术研究能力是评价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主要考核内容,也是学生毕业后个人事业和学术发展的动力支持。“中外染织纹样史”课程曾以“敦煌壁画纹样”为主题,借助敦煌图案艺术的历史文化内容,构建系统严谨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力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完成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应用创新设计作品,将学生从传统的文化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知识的探究者与创新者。这也是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前提和保障,而设计创新能力则是基于学生个人学术研究和专业思考的最终目标和根本落脚点。
课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并撰写论文
贾玺增主编了课程研究论文集著《鸣沙菩提,星耀大漠——敦煌艺术图案考》,并邀请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莎娜先生作序,将全班同学的论文集结收录其中。贾玺增提到,将学生课程研究成果集结出版,既可以使对混合式教学感兴趣的教师看到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研究内容,也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有对标参照和学习样本。2020年秋季学期,贾玺增在“中外染织纹样史”课程中,指导同学们完成学术论文作业,并筹备出版《中国纹样艺术史•明清纺织纹样分册》学术论文集。
“中外染织纹样史”混合式课程教学着重强调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方式转变为“既注重教师授课,也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途径的体验式教学。通过敦煌博物馆网络VR立体视频、实地调研与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基础性、常识性的课本学习,转变为独立思考、深入系统地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完成课程作业的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枯燥的史论课程“变理论讲授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形式,使学生对研究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贾玺增带同学们到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艺术博物馆开展实物研究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外染织纹样史”混合式课程教学坚持按照“立体思维”课堂教学法组织教学,纠正传统的讲述模式,让学生在以敦煌图案为核心内容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中加以辨析、思考史论知识,而非通过传统的记忆方式来学习教材,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
同学们考察历史文物资料并与专家座谈
再次,从课程设置上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中外染织纹样史”混合式课程是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敦煌图案的研究与应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论探索的兴趣,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综合分析能力,遵循“从文本到形式”的教学原则,杜绝、改变了“从形式到形式”的模仿陋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与时尚敏感度,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胡佳楠同学利用敦煌壁画佛手纹的设计创新图案作品
常莎娜为《鸣沙菩提,星耀大漠——敦煌艺术图案考》作序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文化思考
贾玺增在“中外染织纹样史”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前期学术积累的学术、科研成果,以及在线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贾玺增谈到,课程既要关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快的特点,也要注重并结合本土文化特色。“中外染织纹样史”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专业特点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立足国际前沿,及时了解国际知名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动态,熟悉并掌握国内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系统收集与行业有关的新技术、新材料的信息,猎取专业杂志、信息网络等传媒的最新报道,结合本土特色及时修订和优化教学计划。
贾玺增主讲的“中外染织纹样史”课程教学突出研究性教学方法,与同学的互动性强,延展性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表现服饰之美,丰富“馆”“展”“陈”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和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开辟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互动性,强调学习过程的多面性与多元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展”“演”与“学习互动”有机结合,让传统纹样以全新的面貌“活起来”,带给学生们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借助裸眼3D技术、VR穿戴设备,让学生们接受多维度、多渠道的教学内容信息,获得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同学们利用VR技术观看敦煌壁画展
课程通过大量丰富的图像资料和实践环节,带领学生了解社会审美风尚变迁,解读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课程注重实践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研究性和成果导向相结合,学以致用地进行艺术设计。
贾玺增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资源,向校内同学、社会学习者传达永不放弃,大胆突破自己,勇攀学术高峰的治学精神。力争让同学们在掌握中外染织文化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关注传统、立足当下,拓展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深度和视野广度,树立本土文化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清华新闻网1月8日电)
供稿:终身教育处
编辑:陈晓艳
审核:李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