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洋
“你很少看见她停下来,她一直在向前走。”这是学生对裘莹的印象,时代在变,而她一直在迎接变化。作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医学院的一名教师,裘莹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在不断改变,从单纯的现场讲授,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再到多种方式同步进行的融合式教学,她接受改革的压力,也享受着创新的乐趣。
融合式教学:从形式融合到深度融合
裘莹在“走近医学”课上
“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不仅要形式融合,更要思想创新!”这是裘莹对教学创新的切身感受。受疫情影响,春季学期全校转为在线教学。而随新冠肺炎疫情逐渐稳定,秋季学期后学生逐渐返校上课。但是,考虑到疫情的反复性以及国外留学生等同学无法返校等实际情况,学校提出继续探索常态化的应对方案,探索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侧重于“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融合”的教学方式,课程中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内学习,一部分同步在线上学习。今年秋季学期,裘莹对“走近医学”进行了融合式教学的尝试。首先是硬件设施的增加,为了可以让不能在现场听课的同学同步学习,学校在教室增加了不同视角的摄像头设备,多个摄像头随时可以切换。这样远程学生不仅能看到老师讲课的画面,也可以看到课件内容,甚至现场学生的发言。
“我们课程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很多内容需要在实验室操作,但一开始实验室并没有摄像设备,我们又专门请来专家,申请安装,外加自行购置了相应的可在实验室进行融合教学的设备。”裘莹说。
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裘莹也着力进行软件的创新。“我理解的融合式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还要在思路上进行创新。”在裘莹看来,教学设计要真正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学生需求的不同,裘莹把学生分为校内学生、校外实习、海外学生三个大类,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针对性地教学。校内学生采用“线下+雨课堂+微信”;校外实习学生采用“在线会议系统+看回放+雨课堂+微信”;海外学生则采用“在线会议系统+雨课堂+微信+看回放”的形式。
“不是说我用的工具多,显得花哨了就是融合教学。”学堂在线、雨课堂、微信、在线会议系统……裘莹谈到,融合式教学用到的工具很多,具体教学中要思考每一种工具的特点,哪种工具用在哪里效果更好,更能发挥最大效力?裘莹提出,教学设计中要思考的是如何运用好数字化工具,把课程的知识、教学的理念贯穿其中,能够把专业的知识,既讲出深度,又让学生听得懂。
在线资源建设及混合式教学:发挥线上线下不同优势
“就是觉得挺好玩,想尝试新东西。”2013年10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立“学堂在线”平台,开始探索在线课程建设。2014年初,裘莹开始着手录制“走近医学”的线上课程,并于2015年首次上线,2017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走近医学”线上“十面霾伏”一章的授课场景
“一开始完全没经验,当时感觉特别难。”裘莹坦言,以前的课程主要还是聚焦于课堂和实验室,有很多需要现场展示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不知道该如何搬到线上课程里。后来,裘莹邀请了几位资深老师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几名临床医生,一起探讨线上课程的呈现方式。大家首先明确了课程的定位,确定了“走近医学”线上医学通识课的开设目标。
“考虑到在线学习者学习时间零散、不易长期坚持学习的特点,课程采用专题的形式,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产科学、急救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知识,尽量在更短的课程内容中向学生展示医学更多方面的魅力。”裘莹介绍,每个专题均由该领域的专家授课,每位教师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向学员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人类与疾病斗智斗勇的抗争过程。
学生在“走近医学”外伤实践课上
裘莹还对专业课程“病理学”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本门课程以往的传统课堂上,学生课前几乎零知识储备,课堂上学生以被动听讲和记笔记为主要任务,学习压力全部堆积在课后和考前,且多以机械记忆为主,缺少知识活用的过程。”裘莹分析,要改变这种现象,是不是可以把学习过程前移?课前提供给学生自学资料,进行知识储备,课堂上学生自然会主动抓取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混合式教学”主要侧重于线上和线下的混合运用,由老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运用数字化工具对传统线下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裘莹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为主,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应该把线上课堂作为理论储备的环节,线下课堂则以应用和实践为重。于是,裘莹又为“病理学”录制了在线资源,并开展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内容前移至课前,课上进行知识的深入挖掘、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广度和挑战度。“它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建立,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裘莹说。
进行混合式教学创新后的“病理学”也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2019年被评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标杆课程”,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疫情期间,“病理学”从传统的线下课堂为主,转为了线上直播教学,裘莹进一步解决了混合式教学的实际困难。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医学实验班2017级本科生郁翰扬说,“线上教学后,我们没法到实验室直接在镜下观察切片,这对于课程来说是一个缺憾。裘莹老师将自己积累的病理切片拿到学校扫片机上拍摄,截取不同倍数下的图像,让我们远程也可以学习。”
“病理学”线下线上联动期末考试场景
人文情怀:树立珍惜生命的信念
“学习‘病理学’之后,我开始逐渐从学生的视角,转向临床医生的视角,树立了成为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理想。”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医学实验班2017级本科生邓雅方谈到,裘老师在授课中常常把医学素养和人文关怀融入课堂,我学到不仅仅是思考如何治疗疾病,还要充分理解患者自己的想法,注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要给学生传递怎样的理念?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裘莹经常思考的问题。“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能把他们培养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人民群众的卓越的好医生;而面向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向他们传递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具有的信念,那就是珍惜生命。”裘莹说。
“走近医学”课堂上学生专注地听讲
填鸭式地灌输总是显得生硬,润物无声地点缀往往效果更佳。无论是线上线下,裘莹在课堂中很少直接去告诉同学,你应该怎样做?她更喜欢用身边的故事、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比如,裘莹用自己父亲罹患重病,仍然坚韧不拔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珍惜生命的信念。又如,通过讲述一个路人在黄金四分钟里抢救一个呼吸衰竭病人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分秒必争,救死扶伤的精神。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裘莹向学生讲述医护人员与患者与病毒抗争的真实故事,让他们树立关心他人、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我觉得生命太重要了,我们要珍惜生命。”一名学生参观人体标本博物馆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裘莹认为,医学人文是医学当中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把这部分做的更好,未来的医患矛盾会有所改善。我们希望通过课堂,让大家了解疾病,珍惜人的生命,从容地面对人生。
“未来,我们将坚持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探索课程形式的创新,追踪最新的医学动态,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培养真正的大医生。”裘莹说。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网1月13日电)
供稿:终身学习处
编辑:何思萌 李若梦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