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季学期,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经管学院副教授刘潇执教的“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三门课程第二次参与到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Global Hybrid Classroom)当中,并在总结上一期全球融合式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创新。
“博弈论”课堂
加入更多案例,让知识融入生活
2021年春季学期,刘潇的三门课程已经加入了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并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启发。决定在本学期继续参与这个项目时,刘潇就在思考: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如何让所有同学都能更好接收和理解课堂知识?
刘潇认为,除了增加线上线下互动、开展课堂实验、引导分析讨论等既有方式,还应在备课方面有所调整,进行更加创新的筹备。她尝试融入更多贴近现实生活的案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与同学息息相关的案例,让大家更有代入感,也更容易激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意愿。
本学期,刘潇着重增加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真实案例,从同学们熟悉的经济现象入手,分析共享经济、平台价格战、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例如,讲到大数据杀熟问题时,经常进行网购的同学们都有着切身感受,参与分析和讨论时就更加主动,在学习经济概念时也就更容易理解。在讲到价格战问题时,刘潇也没有直接讲授课本上的案例,而是通过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打车、外卖平台等常用工具中的价格模型案例展开知识点分析。“课本上的案例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件,案例非常经典,但可能离同学们生活比较远,同学们很难‘感同身受’。”刘潇说。
在一次课堂上,有位同学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运用“博弈论”课堂上的理论,介绍了自己在点外卖时常用的优惠策略,让参与课堂的同学都饶有兴致的加入讨论,这让刘潇惊讶且欣慰。“今年我们花了很大精力去准备案例,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很多,包括很多国际同学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我认为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更加深入的思考。”刘潇谈到。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融入中国历史,让文化交流互现
刘潇介绍,“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两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中国数字经济平台设计的研究内容,通过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可以与国外同学介绍、交流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借此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本学期,刘潇尝试加入了很多含有中国元素的案例分析,例如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中国当前发展中的数字经济等。在一次课堂上,刘潇通过引用“围魏救赵”的故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博弈策略,很多国外的学生都感到新鲜有趣。
“虽然用英语给国外学生讲中国历史有点挑战,但我们的初衷是借助有趣的历史故事分析经济模型,不用‘纠结’故事中的名词。”刘潇认为,这些挑战能够解决。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式在课堂效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收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传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刘潇说。
启发学生思维,让思考更具广度
“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万事万物的包容心,以及批判性思维。”刘潇希望,通过开展这三门课程,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也有所助益,这也是本学期课程创新的重点之一。
刘潇谈到,以“博弈论”课程为例,我们当作案例来分析的现实生活现象,我们本身也是这些事件的参与者。这门课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用博弈论的思维体系去理解“现象”,理解我们的生活。
在课堂上,刘潇始终将“经济学是有温度的”这一概念,贯穿在教学中。尽管经济学是基于“人是理性的”,是在研究人的行为。但有的人可能并不是只在乎自己的收益,也会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会有互惠互利的行为,这体现出人有时候会做出“不理性”的行为。我们的学习、研究不只是为了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就要去试图去理解人。”刘潇通过课堂向同学们传达的是,要去试图理解每个人看上去貌似不理性的行为,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包容心。
一位参与了刘潇全球融合式课堂的学生表示,毕业后计划从事政策研究相关的工作,课上对于决策行为影响的学习,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并与老师交流了自己的设想,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
也许这就是一门课程中固有的知识,通过教师有温度、有设计地传达给学生后,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真正作用。
(清华新闻网5月7日电)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