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 正文

【抗疫榜样】清华长庚援鄂医疗队:“我只是平凡的医生”

编者按:

在抗击疫情行动中,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涌现出了一大批师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惧挑战、冲锋一线的战斗精神,坚守职责、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倾心付出、永不言累的奉献精神。这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诠释,必将激励全校师生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我们将陆续推出“清华园抗疫榜样”系列报道,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学生记者 张芷薇


“您可能现在还以为我在北京,在医院,其实今天已经是我来武汉的第二十五天了。是的,我在武汉。”

农历正月二十七深夜,护士孙姝妍结束了一天的高强度工作,提笔开始写下这封家书。最近母亲总是打趣她,有了男朋友,连和爸妈聊天都少了。每每听到这,孙姝妍只能笑嘻嘻地敷衍过去,不敢多聊,连偶尔的视频通话也只敢露一个大头,怕母亲看到周围陌生的环境。

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是父母的全部;但同时,她也是被无数患者需要着的,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奔赴

2020年1月27日晚22点40分,农历大年初三,载有北京市属医院136名医护人员的飞机落地武汉。打开手机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郭军怀疑自己的手机坏了,因为它一直在震动。之后,他共收到了100多条短信、微信,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内外他救治过的患者。其中还有一条来自于同为医生的老父亲,“注意安全,家里不用操心,小孩我和你妈帮你们带。”

郭军父亲是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拿着医院旗帜准备出发登机的儿子的。

由于疫情紧迫,在接到命令后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来自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普内科等科室的3名医师、8名护理人员,迅速集结在一起,加入北京医疗支援队。郭军匆匆安顿好自己一双儿女后,和战友们急赴武汉,甚至没能来得及和年迈的父母说一声。

医疗队刚下飞机(中间为郭军)

这并不是郭军第一次响应疫情号召。2003年,呼吸道烈性传染病“非典”来袭时,他便主动请战,奔赴一线。而今年与他同行的重症医学科周华副主任医师,更是具有25年危重症患者救治经验。然而,当他们赶到对接的武汉协和医院西区隔离病房时,仍然被现实的场景震惊到了。

“新冠病情进展得非常快,有的患者白天检查状况还好,晚上就出现喘憋得不行,需要紧急抢救”,而初期有限的医疗设备与爆发性的患者增长量,更是加重队员们的心理压力。“你走到患者的身边,能看到那眼神里,充满了对疾病的恐慌和对活下来的渴望。”

和死神抢病人

“会害怕吗?”

“会有一些的,但更多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安,武汉需要我们。”

与收治轻症确诊患者的方舱医院不同,援鄂医疗队支援的武汉协和医院西区是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患者的病情不单纯是新冠病毒肺炎,往往还合并有其他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阻肺、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等。这意味着,临床诊断与治疗不能仅是参照诊疗指南、对症给药,必须兼顾其他基础疾病加重和并发症的处理。

和死神抢病人,几乎成了医疗队员的家常便饭。

留置胃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正常重症患者临床操作中,留置胃管并不算罕见,但在疫情之下,这一平常操作就变得特殊而艰难。且不说经鼻置入的操作过程本就具有高传染性,光是回忆值班时操作的几例留置胃管的高难度,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王小辉仍然感觉紧张。

“一般下胃管是否成功,可以通过尝试抽取胃液,或者往胃里打气后,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来确定。”但很多患者抽不到胃液,防护服更是让医师们告别了听诊器。由此一来,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医师的操作上,“胃管插入不慎,就有插入气管的风险,这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来说,是一个不能承受的创伤。”操作一例后,王小辉就会尝试往胃里打气,然后他就趴在患者的胃部听是否有反应音,由此来验证操作的成功。

王小辉医师为患者下胃管

除去生理上的病痛,面对窗外空荡荡的城市、屋内呼吸急促的病友,还有无数穿着防护服分辨不清的医生,患者心理上的孤独恐惧也是病情恢复的一道难关。“有需要您按铃”,便成了援鄂期间医疗队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重症患者会不断地按铃,诉说自己的不适和痛苦;医生和护士反复穿梭在病室间,安抚患者的情绪。结合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郭军会和患者多说点话,给重症患者解释病情和给予治疗时说得尽可能详细些,给年轻的患者则多给予信心支持。一次查房面对同龄的男患者,他说,“你40出头,咱们差不多大,这个年龄段机体抵抗力是比较强的,这个病本身又有相当高比例的自愈性,你病程已经3周了,已经渡过了病情可能恶化的最危险阶段,要对自己有充分信心,病情一定会继续好转的。”而他和患者强调最多的话是:“要相信疾病的科学规律,咱们一起挺过去!”

安抚并护理患者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医生”

65天。

自女儿出生以来,ICU护理长刘淑珍第一次与女儿分离这么久。出发援鄂之前,刘淑珍将自己年幼的女儿送回老家。她心里忐忑,没有告诉懵懂的女儿,自己这次为什么没能陪她过年。因为作为医护人员,她比谁都懂得这场“战斗”中所面临的危险。却没想到在一次视频中,女儿突然问她:“妈妈,你那的病毒还多吗?”这一刻,她忽然觉得孩子要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勇敢、要坚强。

这种牵挂是所有一线医护人员所共享的,但是需要他们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他们本能地做出了选择。

到达武汉后,刘淑珍与同行的护士申晓敏为了给医疗队探路,率先进入了病区,向当地护士了解病区运转基本情况,以最快速度熟悉病区环境和工作流程。病房内的护士6小时换一次班,为了节约防护用品,避免中途上厕所,大家都自觉地穿上纸尿裤;防护服的穿戴也是每一步骤都严格按照流程。为了方便彼此认出,医护人员都在防护服外拿马克笔写上自己的名字,“有时候看着也是一种安慰”。

刘淑珍在分配任务

这样艰难的琐碎贯穿了援鄂65天中的每一天。医疗队除了生死线上的紧急救援之外,更多的则是长久的护理与陪伴。武汉协和医院隔离区里的很多重症患者,莫要说下地走路,在床上翻身都是问题。他们因没有家属在身旁,大便小便都只能靠护理人员为他们清理。护士姚洁林每次上班几乎都是用跑的——为发热患者一遍遍换水洗毛巾,擦浴降温;即便要下班了,也要先为患者导完尿再走……对于本就贫血的姚洁林来说,工作的高强度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与孙姝妍一样,她也没有告诉母亲自己去武汉支援的决定。但直到她写下家书,告诉母亲真相,她才知道了母亲对她的“隐瞒”。母亲在微信中对她说:“你瞒我,你以为我不会看朋友圈儿,其实我新学的,我看见时你已经下飞机了。我哭着跟你弟说,她既然瞒我,我就装作不知道吧,我一夜没睡。你贫血,免疫力低,睡眠差,又是本命年,我实在不放心。不哭了,我支持你。我求观音菩萨保佑所有病人,保佑所有医护人员,保佑我女儿。”

姚洁林的家书

在这场疫情之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病毒并不会因为人的职业身份而网开一面。许多人夸赞这些逆行者是英雄,但在郭军眼里,“我不是什么英雄,只想做一名平凡的医生,能把这一件事做好,就是这辈子的一大成功了。”

图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编辑:曲田  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09月30日 09:31: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中心版权所有,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