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学校开启新百年第二个十年新征程、全校师生员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肩负着汇聚智慧、形成共识、统筹规划、引领发展的重要使命,既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要认真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学校新百年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擘画蓝图。
为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我们特推出“我们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及各单位近年来事业进步的新面貌,展现新时代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一、工作概要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工作稳步快速发展。2017-2021年,学校牵头负责14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校地、校企科技合作日益紧密,横向合同金额增长135.1%,千万以上合同占比从18.5%增长到37.9%;各类科研机构数量从385个增长到421个,其中国家级政府批建科研机构9个,与企业联合共建科研机构合作协议金额增长52.4%;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牵头获国家科技奖45项(其中自然奖10项、发明奖11项、进步奖24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均位居全国高校首位;38项创新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优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机制,近五年年均成果转化项目数和金额比前五年翻一番。
根据国家战略目标和学校新百年发展战略部署,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重大前沿部署、跨学科交叉研究、新型智库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十七次科研工作讨论会闭幕式
2021年12月,学校党委制定实施《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2030创新行动计划》,聚焦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建设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实施碳中和创新战略、完善学术治理和学术生态等明确十项行动计划34项重点任务。
二、工作亮点
(一)鼓励潜心基础研究,致力破解重大科学问题
基础研究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和稳定的支持。学校大力引进基础研究人才,多方筹措资源,加强平台建设,鼓励科研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潜心研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牵头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支撑暗物质探测、核天体物理等前沿基础科学实验研究,已取得世界最好的高纯锗暗物质实验结果等一系列重大成果;薛其坤院士团队长期潜心基础研究,持续不断攻坚克难,对大量样品进行了生长和测量,最终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关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薛其坤院士并因此发现获颁2020年度国际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二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
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际上首次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二)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瞄准“真问题”,坚持“有组织科研”,统筹推动重大科研任务攻关。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大团队攻关,多学科交叉”的科研组织模式,历经三代人、数百位教师30多年艰苦努力,与华能、中核共同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台固有安全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于2021年12月并网发电,实现了我国在该技术上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团队带头人王大中院士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路新春教授团队长期深耕化学机械抛光技术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的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提供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打破了国际巨头在此领域数十年的垄断。此外,过去五年学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布局成立了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集成电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发挥学校人才与学科优势开展科研攻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迅速组织成立18支科研抗疫突击队,围绕新冠检测、治疗、防控“多线并行、协同作战”,取得多项国际领先、应急管用的成果。张林琦教授团队研发成功的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已获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上市,2022年7月7日首批抗体药物实现商业放行;程京院士团队研发的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可于45分钟内完成样本检测;饶子和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重构了新冠病毒转录复制机器的完整组成形式,为研发抗新冠病毒广谱药物提供关键支撑。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面向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开展前沿研究。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作为参与“科技冬奥”项目最多的单位,牵头7个项目18个课题,并设计建造“雪如意”“雪飞天”和三大赛区火炬台,积极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三)推进各类平台基地建设,着力夯实支撑能力
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大力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两个实验室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深度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牵头建设北京市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交叉研究平台,积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集成电路高精尖中心立足推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建设,深度融入经开区双“1+1”工程“大线出题、小线答题”的科研组织模式开展研究探索;以北京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清华)为开展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产业一线整合高水平产研融合队伍。中心、基地和产业形成互相协同的共促机制,支撑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联合六家高校、医院和企业,建立首都地区高校共建、校企医合作共赢的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创新平台,为促进首都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提供源动力。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提出了完整的自适应扫描光场开源解决方案,填补了北京市新型生物观测仪器方面的技术空白;利用医学影像报告中自动提取的低质量信息实现疾病的识别与定位,成为北京市发展医药卫生、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典型案例。环境前沿技术北京实验室围绕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市面临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能源结构调整、环境风险控制和质量提升、低碳发展等突出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全方位开展学术交流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与举荐、科技咨询与服务等工作,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的支撑。空地一体环境感知与智能响应交叉研究平台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和教学实验基地。平台建成后,将形成面向环境问题的技术产业全链条,为京津冀乃至我国水、气、土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多层次的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
与北京市联合筹建启元实验室,参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加快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服务区域发展
深化产学研融合,与24家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聚集校企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未来产业技术协同研发。
电机系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共同承担多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攻克“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和“复杂电网自律-协同自动电压控制关键技术”。水利系与中国三峡科技合作以长江大保护、乌东德白鹤滩等世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低碳绿色技术攻关为核心,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与机制设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服务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设。与华为建设联合研究院,在信息领域开展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核心技术合作攻关,并将围绕产业重大需求,共同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五)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提升全球影响力
坚持全球视野和开放创新,以承担重大项目或成立校企联合机构为载体,有组织地推进学校与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创新水平和国际声誉提升。
2016年,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英特尔公司和澜起科技三方签署联手研发融合可重构计算和英特尔X86架构技术的新型通用CPU的合作协议,这是清华历史上最大的涉外科研合作项目。通过联合攻关,项目突破“CPU硬件安全动态检测管控技术”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2018年11月该技术入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2019年4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丰田联合研究院成立,这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与国外企业合作成立的第一家联合研究院,也是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与高校开展的最高级别合作之一。研究院放眼全球,着眼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开展环境、安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交叉研究,探索中国社会及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大气污染、能源危机、交通拥堵、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未来先进城市的画像。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丰田联合研究院签约仪式
(六)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构建健康学术生态
学术评价具有显著的指挥棒作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是学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2018年,学校将“完善学术评价标准”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校学术委员会、科研院牵头成立了工作组、专家组组织专题调研。2019年4月19日,学校正式发布《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强化学术共同体责任,形成重师德学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重点从完善教师评聘学术标准、研究生学位创新成果评价、学生荣誉奖励体系三方面推进评价导向的全面转变。截至2020年6月底,36个主体学位分委员会、41个主体院系的学位评定标准修订和学术评价标准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提前完成了中央确定的学术评价改革任务。
英国官网365召开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工作推进会
(七)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彰显“旗帜”“标杆”作用
大力推进创新科研成果扎根祖国大地。吕俊复教授团队突破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从300MW亚临界自然循环跨越到600MW超临界强制流动带来的巨大的理论及工程挑战,揭示了超临界CFB的原理,构建了超临界CFB锅炉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研制并建成了世界首台600MW超临界CFB锅炉示范工程,性能指标全面优于国外,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路明教授团队历经17年,自主突破核心技术,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并攻克帕金森病步态障碍治疗、充电安全、电极断裂和远程程控等世界难题,实现全球引领,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宏斌教授团队历经20余年的持续研究和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提出了复杂电网主从分裂理论,构建了“自律协同”的复杂电网AVC技术体系,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复杂电网AVC系统,实现了现代电网电压控制“从人工到自动,从离线到在线”的跨越,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李俊华教授团队围绕我国钢铁、建材等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减排难题,发明了双功能催化剂、碳基多功能材料及覆膜梯度滤料等核心材料,研制了脱硫除尘及低温多污染物吸附再生关键装备,开发了系列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先进工艺,引领了工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与产业进步,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魏飞教授团队主导完成的“单分子成像揭示本征范德华相互作用”将最新的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率先应用于电子敏感多孔催化材料的结构研究中,实现了对分子筛孔道内单个小分子的直接成像,将这些复杂且脆弱的多孔材料的结构解析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原子级尺度,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三、经验总结
(一)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学校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把攻克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作为光荣使命,坚决“破五唯”,努力做到“科研创新成果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
(二)坚持“有组织科研”鲜明导向
学校积极推动学科“大交叉”、组建“大团队”,聚焦目标、汇聚力量、集中资源,开展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有组织科研”,着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三)坚持面向长远点面结合谋篇布局
学校围绕打造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作格局。在“点”上,面向前沿科学方向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布局;在“面”上,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为开展科研攻关提供长期稳定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坚持发挥大学、企业创新双引擎作用
深化产学研融合,积极实施龙头企业战略合作计划,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学科、人才和创新能力优势,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层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深度服务企业和地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