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开幕,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全面深刻,科学谋划,提出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擘画了新的发展蓝图,鼓舞人心,催人振奋。
一、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有必要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贯通,坚持普惠包容、创新驱动、改革创新,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将顶层设计和先行先试相结合,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建立一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实践没有止境,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深入实施全球战略,持续拓展办学视野,发挥创新内动力的经验,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高教领域伙伴关系,为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大学的独特作用。
二、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聚焦立德树人主责主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阐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受到外部世界的多重影响,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拓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丰富和延伸,更将指导我们在奋进第二个百年征程上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是大学对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贡献。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始终要聚焦立德树人的主责主业,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特征,面向世界,勇毅担当,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与合作,自觉把学校长期积累的各项优势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新优势,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贡献大学独有的力量。
三、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过去5年和新时代以来的10年,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国内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从实际出发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强化了全球合作伙伴的互信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同时,积极发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和资源优势,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一流大学建设进入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是守望人类精神家园的智慧灯塔,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将继续保持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全球伙伴的互容互鉴互通,搭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进一步增强学生全球胜任力和教师国际竞争力,为推动校园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清华新闻网11月4日电)
供稿:国际处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