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教师”张利:和学生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光

2023.09.25

    文字

    彭欣怡 周襄楠

    李萍


    图片设计

    刘雨田

     

    图文资料提供

    教师工作部

    建筑学院


    编审

    刘蔚如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周襄楠  贺茂藤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教授说话时,普通话中时不时带出京腔的尾音,偶尔大笑时眼睛则会闪烁出孩童般的光芒。

1988年,张利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系,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清华浸润了35年的他,做建筑科学的教学和设计也有20余年。

他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学院院长,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是北京冬奥申委工程规划技术负责人,还是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及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总设计师……面对自己的多重身份和光环,张利说:“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身份,就是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老师。”

在他看来,这样的想法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回顾从教生涯,无论是青涩的青年时代,还是硕果累累的中年时期,张利最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他热爱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创新力,也在教学相长中包容和保护着他们可贵的个性。

张利常常借用自己的恩师、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先生的话说:“人的生活质量,不是由拥有什么东西决定的,也不是由干过哪些事情决定,而是由跟什么人在一起所决定。我一直觉得,和清华学生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

张利曾获奖众多,获评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又为他最珍视的教师身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利教授近照

在探索中抵达新知

张利对于建筑的理解,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发生深刻变化的,他谦虚地说:“也是一个认识自己无知的过程。”

现如今,在他的眼里,大众宜用且喜爱的空间设计,才是真正的好建筑。建筑除了完成其必要的功能属性外,还应注重人的体验和感受,回归人本主义。

2010年,玉树开始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玉树嘉那嘛呢游客到访中心是震后援建十大重点建筑之一,也是张利的转型之作。2010年末,张利团队开始设计筹建该中心,但是前4轮的设计都失败了。“我们仍沿用此前在平原城市的经验和方法设计方案,但当地的民众并不接受,认为这和当地的文化关系不大。”张利回忆道。

意识到问题后,张利和团队一起学习了藏式建筑以及与玉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再去现场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与文化习俗,也初次将人因工程学设计方法运用在建筑中。

经过反复的深入调研和讨论,在最终呈现的设计方案中,采用了诸多藏式建筑中回字形建筑原型,这一建筑原型对解决藏区高原气候下大进深建筑的采光通风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跟当地重要文化遗址产生勾连,张利团队在建筑屋顶处设计出11座观景台,游客可以在一楼通过文字或展览来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到二楼观景台又能眺望到文化遗址。

“人的体验感、人与建筑的互动是我希望看到的。游客站在观景台上,沿着通天河向山谷眺望时,也能从建筑物中感受到当地居民和城市的生活牵绊,会对城市的地理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张利这样阐释。

2016年,在主持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等项目时,张利去看了很多场滑雪比赛,并采访了很多滑雪运动员。有不少运动员在讲到出发之前,他们会习惯性环顾四周景色,对周边环境留下一个记忆。凡是在周边环境里有吸引力的景观,都会对他的“飞翔”刻下独特的印记。

联想到“雪如意”附近的长城遗迹,张利把最初设计的跳台朝向往北旋转了20度,长城就能进入运动员起跳前观察的视野了。观众进场馆前,走在“冰玉环”上也能观赏到长城遗迹。

而对于“雪飞天”来说,张利认为,除了要表达中国元素以外,还得把工业遗产的记忆表达好。

为此,设计团队请在首钢生活了三四十年的老首钢人来帮设计团队判断,什么样的跳台放置角度能帮他延续工业遗产的记忆。设计团队采用虚拟现实和人因测试等技术,作出不同角度的测试场景,并完成了在设计理念、技术工艺、材料选取、场馆运营等多方面的技术突破。“最后选择跳台角度是东偏南10度左右,跳台结束区往湖面以下沉了五米,就是为了让跳台整个看起来不会比冷却塔高,而是从冷却塔的高度顺延下来的一个曲线。”张利说。

在传承中激励创新

张利认为,教育不是对学生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也不完全是教师对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而是在互动基础上的共同进步。

张利选择留在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是“非常简单的决定”:“能和这么好的学生相伴成长,简直太幸运了。”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们对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们普遍采用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或者反问,为什么不采用另一种解决方式或渠道?这个信号有时会直接推动教师教学方法论的革新。”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课堂上的张利。

张利和学生们进行创作时经常碰撞出激烈的讨论,这种讨论会起到互相激发灵感的作用,师生间经常提出具有颠覆性甚至是带有“挑衅性”的建议。

陈荣钦曾跟随张利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经由张利推荐,进入北京冬奥组委,参与设计了多个广受赞誉的冬奥场馆。他说,张利会经常组织研讨会,在同学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后要求其它同学对陈述内容进行批判性的评论,每个人都是评论者和被评论者,张利自己也会加入到讨论中。

这些评论大多数时候是非常“不客气”的,期间常常穿插多重的争论。然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争论中最大限度“脑洞大开”,这样的争论也构建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张利在小班课上跟同学们一起讨论

在课堂内外,张利都延续和传承着他曾经历的师生之道。导师关肇邺先生的为人之道、治学之道、设计之道对张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利也将恩师的言传身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生活中。

在强调某些细节的重要性时,张利不会对学生直接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从他编撰的文稿、勾绘的图纸、制作的PPT中去体会去揣摩。张利也注重学生迸发出的天赋和闪光点,对此他常常不吝赞美,并且还会虚心向学生求教关于新兴技术领域的信息。

他在言行中恪守建筑学院的优良传承,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汲取新知,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张利的博士毕业生谢祺旭见证了张利教学方式的变迁。谢祺旭本科时曾选修张利开设的设计课,当时张利更多的是传统方式教学,手把手教大家基础的建筑知识,比如如何画图、如何表现自己的空间。后来,他在担任张利的课程助教时多次参与课程的设计,他注意到张利随时关注着影响建筑学的新变量。

“这六七年中,设计课每年都在变化,不断纳入新技术。”从在课堂中引入实时渲染、实证研究的方法,到用虚拟现实、人机互动等手段表达建筑空间,谢祺旭感慨张利老师的基础课程教学做到了与时代同行。

带领建筑学科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

清华建筑学院李道增院士曾经说过:你的建筑教育要对得起、配得上学生。

作为清华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一直在思考,怎样能让现代的学术和知识体系更符合未来学生发展的需要,育人的着眼点不能放在现在,而应该是在未来。“这就要求我们永远要去琢磨,现在提供的是不是已经落后于学生将来发展的需求了。对我个人来讲,在建筑学科,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是会焦虑的,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因为建筑学科、建筑行业的定义变化得太快。而谁最接近这些不断变化的定义?就是同学们。”

在关肇邺院士、李道增院士、庄惟敏院士等前辈和学长打下的基础上,张利继续带领清华建筑学科教育走出原来的舒适区。最典型的就是大规模地引入了数据和计算技术,为建筑师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多可行性依据。

此外,立足于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建筑学院梳理了四类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一类是传统认知上的建筑师,将来会从事创新性的设计实践,并成长为设计大师;一类是做学术研究方向,深耕建筑学某一领域的科研问题,开拓新知;一类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竞争,从公共管理和人文社科角度去参与全球遗产计划、环境计划等;还有一类就是建筑技术科学,从科学与工程交叉的角度,给学生更宽泛的可能性。与此相适应,清华建筑学院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一直在做迭代式的改变。

张利在工作中

张利希望,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已经被定义好的问题、工具和解决方法,而是结合现有知识和时代特性定义新问题、创造新方法的能力。

作为建筑学院院长,张利带领学院的老师们努力探索建筑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发展路径。在这个变化很快的时代,他期盼学生们能做好准备,基于不确定性去定义未来生活,做时代的引领者。

人物简介:

张利,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建筑学院院长、长聘教授,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主席(第四区暨亚太大区),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建筑》主编。张利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获得建筑学学士、建筑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冬奥申委工程规划部副部长、场馆与可持续发展技术负责人、陈述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及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总设计师;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之“人工剖面赛道类场馆”项目负责人;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现任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专项之“公共建筑人因工程”项目负责人。

张利在学术上聚焦于“城市人因工程学”领域,率先将人因分析与设计干预方法用于冬奥场馆的可持续设计。曾主持“雪飞天”、“雪如意”、玉树震灾援建嘉那嘛呢游客到访中心、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地区馆及屋顶花园等项目。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梁思成建筑奖、欧洲奥德堡青年实践奖、英国建筑评论新锐建筑奖等。

  • 网站:www.cyicu.com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365英国上市公司(China)官方网站|BinG百科

京ICP备150064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

Baidu
sogou